- 最新消息
- NEW RELEASE
|
信念看不見,但它決定了人與工作的距離 作者:沈蕙君
CBC生涯信念檢核表(Career Beliefs Checklist)像是這樣的一面鏡子,讓人有機會看見那些驅動行為、塑造情緒的思想根源。它誕生於兩大心理學脈絡的交會—認知行為學派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ory)與Krumboltz的社會學習取向生涯理論(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)。
信念如何形塑行為 在認知行為學派的觀點中,人們的情緒與行為,不是直接由外在事件決定,而是由對事件的「解釋」所引起。 也就是說,我們並非因「事實」而焦慮,而是因「看待事實的方式」而焦慮。如果一位專業者相信「錯誤代表失敗」,那麼他將在每次挑戰前感到壓力重重;而若他改以「錯誤是學習的契機」來詮釋,同樣的情境就可能激發成長動能。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—它連結了思想與行為之間的隱形橋樑。
Krumboltz:學習如何相信 Krumboltz 的社會學習理論則提醒我們,信念並非天生,而是「學習」而來的。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,不斷透過觀察、模仿、回饋與社會評價,內化出對工作的想像、對自我的期待、以及對成功的定義。這些學習經驗有時成為資源,有時卻成為框架。 有些人深信「穩定才是幸福」,於是放棄探索的機會; 有些人認為「必須被肯定才算成功」,於是陷入他人評價的循環。 CBC讓這些無形的「學習痕跡」浮現,成為我們重新選擇的起點。 Krumboltz強調,當個體能意識到信念的來源並重新賦予意義,就能改變自己的行動模式。這正呼應了認知行為學派所說的—改變想法,就能改變結果。
CBC的覺察脈絡:從思想到行動 CBC以「信念 - 情緒 - 行為」為核心脈絡,設計出一系列題項,幫助受測者探索六大因素:完美主義、刻板印象、外在取向、逃避順從、自我價值與工作抱負。 這些構面並非評價,而是鏡像,它讓我們看見,哪些信念在支持我們前進,哪些信念在無聲地消耗能量。 當信念被看見,行動也會被重新定義:行動不再是「必須」,而是「選擇」;努力不再是「證明自己」,而是「實現自己」。
CBC的應用:在助人與識人之間 對諮詢師而言,CBC是一把鑰匙,能打開個案內在世界的門。 透過量表結果與對話,諮詢師能協助個案從「情緒的表象」回到「信念的根源」,進而運用認知重建的方式,將限制性信念轉化為促進性的信念。
對HR與領導者而言,CBC則是一面透視鏡。 它能揭示組織中價值觀的差異與潛在衝突,協助評估人才與文化的契合度。因為理解信念,意味著能看見人行為背後的邏輯,而這往往比履歷更真實。
溫柔的改變:理解自己,就能改寫行為 CBC的精神,不是改變人,而是理解人。 理解那個因害怕而退縮的自己,理解那個追求完美的自己,也理解那個渴望被看見的自己。當我們學會以同理的眼光看待信念,就能在每一次思考中種下新的可能。 改變從不是劇烈的重啟,而是一次次柔軟的轉向。 就像Krumboltz所說:「人可以學會新的信念,而新的信念,能創造新的行動。」 CBC的力量,正是在這種靜默的轉變之中,它提醒我們:信念不是結論,而是起點;而每一次的理解,都是走向更自由的自己的一步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CBC生涯信念檢核表解測工作坊 - 從信念覺察到助人引導
具多年企業顧問與生涯教育實務經驗,將以案例帶領您: - 探索信念如何影響決策與工作表現 - 學會從CBC結果中讀出「價值契合」與「潛在動力」 - 建立跨領域的助人與識人視角,應用於諮詢、選才與培訓
課程問題請洽 PAC官方LINE:@pac-ncda #CBC #生涯信念檢核表 #HR選才 #諮詢師專業培訓 #PAC
|